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理論下
SOCIOLOGICAL THEORY (2) 
開課學期
97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賴曉黎 
課號
Soc3003 
課程識別碼
305 40302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207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70人
外系人數限制:30人 
課程網頁
http://sllai.social.ntu.edu.tw/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課程簡介
  自社會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時,理論在這個學科領域裡就有其特殊意義。作為一種觀看而非實作的參與方式,社會學理論採取了懷疑與批判的角度,除了開展我們心靈與精神的視野,並且重建我們對實在與世界的認識。

  傳統上,社會學理論分為古典與當代兩個部分,除了兩者探討主題、研究方法乃至思考取向都有不同之外,作為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大家既廣博又精通。即便如此,面對浩瀚的當代社會學理論,一個學期也難免捉襟見肘;若不想淪為無所不包的通論課程或是潛心名家的專論課程,那麼如何取得平衡實在是一個難題。經過取捨,本學期的討論就以二戰後美國社會學思潮為起點,先處理功能論的Parsons & Merton,接著交待互動論的Mead & Goffman;之後,我們再集中在歐陸當代社會學理論的幾位重要思想家,即:Elias, Giddens, Foucault, Habermas & Bourdieu。其中,我們特別以兩次的時間為大家簡單介紹他們共享的知識背景,即:現象學與結構主義,希望有助於同學更清楚掌握歐陸當代社會學的主題與爭議焦點。雖說每位思想家分配時間相當不足,但仍希望能讓同學一窺當代社會學的堂奧。
 

課程目標
課程進行
  修課同學必需分組,每組 4 ~5 人並推舉組長一人。選課確定後,組長請務必將全組名單寄給老師(含系級、學號、姓名、 e-mail、網站筆名或暱稱),組長並請留連絡電話。確定修課的同學必需上教學網站註冊,各小組擁有自己的版並可自行命名,但至少要有三個討論版,即:「文獻討論」版、「個人作業」版以及「學期報告」版。小組討論版建在「2008_春_社會學理論(下)」論壇標題下。所有文件傳遞、消息通知與作業繳交等,請全部 po 到小組自己的版上,並請自行備份。相關網路問題,請洽任課教師。

  課程包括四部分:

1. 教師講授:


學期大半的課程由教師主要以演講方式進行,內容著重實例討論與概念分析。



2. 文獻討論:


(a) 每週繳交小組的文獻討論部分,須於下次上課24小時前 po 到「文獻討論」版,引用原文請標示頁碼,二手書請註明出處。沒有參加小組討論的同學,請個別張貼自己意見。除文本摘要、串概念等基本內容外,還必須包括:每位思想家的學術社群,以及本週討論文獻的重要性評估、survey重要二手詮釋者和重要二手詮釋文獻等相關資料。
(b) 本學期文獻討論每組必須課堂報告一次。從第三週(即3/04)起,每週按組別報告30分鐘。
(c) 其中有一本書須中英對照,即:5/06 與 5/13,《性意識史:第一卷導論》



3. 個人作業:


(a) 本學期修課同學必須個別精讀《什麼是社會學》一書,並撰寫個人報告。 4/29日前交出報告初稿,6/17日前完稿。
(b) 書目資料:
  Elias, Nobert;鄭義愷譯《什麼是社會學》,一版。台北市:群學出版社,2007。


4. 學期報告: (a) 本學期學期報告以小組為單位,分兩次進行。第一次 4/29,第二次 6/17。
(b) 報告範圍限本學期課程內容並須參考相關文獻,報告主題必須先與助教討論並經助教同意方可進行。
(c) 確定期末報告題目後,每週均須呈現期末報告的進度,請 po 到「學期報告」版。

* ps. 本學期小組報告共有3次(文獻討論1次 + 學期報告2次),每次以個別報告為主,唯小組成員必須至少報告一次。


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